今天上午,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紧急通知:“集成电路”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,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。也就是说以芯片晶圆流片工厂为准,如果进口芯片的晶圆流片是在美国生产,那才会适用当前84%的关税税率。
下面我帮大家整理了全球主要晶圆厂以及晶圆厂的主要分布地,以及主要制成,供大家研究参考。
一、全球晶圆厂分布概况
全球半导体制造产能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,主要分布于东亚、北美和欧洲。晶圆厂按工艺节点可分为先进制程(7nm及以下)和成熟制程(28nm及以上),按晶圆尺寸则以12英寸(300mm)为主流,占比超70%。
1. 主要地区分布
东亚(主导全球产能)
中国台湾:全球最大晶圆制造基地,台积电(TSMC)占据核心地位,拥有超10座12英寸晶圆厂,聚焦3nm/5nm等先进制程。
韩国:三星电子(Samsung)在首尔、平泽等地布局,加速追赶台积电;SK海力士(SK Hynix)以存储芯片为主。
中国大陆:中芯国际(SMIC)、华虹半导体(Hua Hong)等企业主导,集中于成熟制程(28nm及以上),占全球成熟制程产能的29%(TrendForce, 2023)。
日本:瑞萨电子(Renesas)、铠侠(Kioxia)等聚焦汽车电子、存储芯片,索尼在图像传感器领域领先。
美国:英特尔(Intel)在亚利桑那、俄亥俄州扩建3nm以下产能;台积电亚利桑那厂预计2025年量产4nm;德州仪器(TI)、美光(Micron)专注模拟和存储芯片。
欧洲:荷兰阿斯麦(ASML)提供关键光刻设备;英飞凌(Infineon)、意法半导体(ST)在德国、法国布局功率半导体和车用芯片。
中东/东南亚:以色列高塔半导体(Tower Semiconductor)专注射频芯片;新加坡有格芯(GlobalFoundries)12英寸厂。
二、全球晶圆代工市场占有率
晶圆代工市场呈现高度集中化,前三大厂商(台积电、三星、联电)占据近80%份额(按收入计)。
数据来源:TrendForce(2023 Q4)
三、行业趋势与挑战
1. 技术竞争白热化
台积电、三星、英特尔竞逐2nm及以下工艺,预计2025年进入量产。
EUV光刻机成为先进制程关键瓶颈,阿斯麦垄断全球供应。
2. 地缘政治影响产能布局
美国《芯片法案》推动台积电、三星在美建厂,欧盟通过《芯片法案》目标2030年占全球产能20%。
中国大陆加速成熟制程自主可控,但先进制程受设备限制。
3.成熟制程产能扩张
汽车、工业芯片需求激增,中芯国际、联电扩产28nm及以上产能。
2023年全球新建晶圆厂中,中国大陆占比约40%(SEMI数据)。
四、结论
全球晶圆制造呈现“东亚主导、多极竞争”格局,台积电凭借技术优势垄断先进制程,而成熟制程产能正向中国大陆转移。地缘政治和技术壁垒将长期影响供应链分布,未来行业或进一步分化:先进制程由台积电、三星、英特尔主导;成熟制程则由中国大陆、联电等企业把控。